▲B1會客區(qū),下沉空間更具社交氛圍
「水珠」狀的壁爐成為空間的中心
在天花的變化間,會客區(qū)、等候區(qū)、吧臺、閱讀區(qū)依次鋪陳,每處空間的布置皆與頂部的天花相對,界定出各功能組塊的領域感,令使用者互不干擾。北京會所設計這種空間的分隔方式被延續(xù)至室外,我們對庭園景觀設計提出建議,并以軟裝的內外呼應進一步實現室內室外視覺與感知的延續(xù)。
▲B2接待區(qū)的全景及細節(jié)
B2是會所的「至深處」,亦即「水」的蓄力之地。進入空間,「水圈」、「水花」、「水滴」在頭頂,在眼前,似要辟出「泉眼」向上噴涌,又將「花」的記憶延續(xù)至地下。通過一連串的關聯形態(tài)和整體視覺,我們希望地下空間仍舊能讓人有呼吸感,能接近自然?!傅叵隆?、「自然」,兩個原本相悖的詞語在此交融,生成一種超越現實的夢幻。
▲B2 泳池區(qū)平面圖
游泳池全景圖
材料、色彩、造型的細微變化區(qū)分空間
▲B2泳池,主墻以石材和磚墻分割
加入燈光,賦予空間戲劇性
泳池空間,建筑原始結構有兩排柱列,頗具古典空間的儀式感,卻與整體的基調有所差異。我們希望采用更為抽象、當下的設計語言去重塑空間氛圍,留出「想象空間」的一隅之地,讓人能夠脫離現實的桎梏,浮游于萬物原初的混沌。依托空間的L型結構,我們劃分兒童區(qū)與成人區(qū),并用材質的變化來弱化柱體結構、豐富空間的層次。
兒童游泳池全景圖
以曲線勾勒「山與花」,增加童趣
▲不銹鋼修飾柱體,弱化其存在感
兒童區(qū)以鋁板印刷木皮繪出花的形態(tài)
不同拼花、不同色彩濃度的馬賽克以二維介質創(chuàng)造出三維動感;流線繪出花、堆疊出起伏的丘陵,「此空間」與「彼空間」在視覺上分離,卻共同塑造出完整的「地貌」。
復星國際中心會所的「夢幻」,是一種與濟南的對話。北京會所設計并未再現城市,而是抽取其元素,構筑「似曾相識」的朦朧感,「泉非泉、山非山、花非花」卻能讓人獲得回歸精神故鄉(xiāng)的感受,思緒在當下亦在遠方。對同樣「夢幻」的追求,在形式上的反映因時因地而異。